您好!欢迎访问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热门关键词:
seo技巧
您的位置: 首页 >> seo技巧 >> 正文内容

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获取策略: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分析与探讨

作者:Zbk7655 浏览量:3 时间:2025-08-15 01:16:15

探讨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分析

数字化教育资源系指经数字化加工,可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中运行,实现资源共享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关于此领域的研究不断涌现,那么,作为大学生的你们又该如何深入探究相关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本文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构建原则、构建路径及其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教育资源,资源共享

陈至立同志曾在1998年发文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键因素。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就可以打开通向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之门。”教育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及资源的开放、共享。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成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求。

1.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定义及类型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经数字化加工,可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运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资源库,包括题库、教材库、课件库、案例库等。二是网络课程,即在网络上开设的课程,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可供人们直接在网上学习的一门完整的课程。三是教学网站,主要指为教师或教学小组开设的网络空间,供他们存放自己平时收集、加工或制作的教学资料、课件、讲义、论文等。

2.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构建原则

2.1教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应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牢牢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科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首先必须保证内容的准确无误,其次资源的组织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这样不但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2.3系统性原则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党和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还需要制定教育信息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需要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合理分工、协调发展,保证资源构建稳步推进。

2.4层次性原则

人们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千差万别,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应体现人们的不同层次需求,建立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学资源体系,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价值。

2.5共享性原则

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应坚持共享性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3.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构建路径

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广大教师及有关单位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投身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事业。

3.1精品课程构建

陈至立在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上说:“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仍然是制约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要高质量完成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构建任务,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体系平台。要建设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等,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的进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重视精品课程构建,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并给予政策支持,推进优质资源的构建与共享。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家精品课程的优质资源和构建经验,推进本校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在许多学校都陆续开展了精品课程的构建,并开设了网络课程,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2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构建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集散地,拥有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使其数字化并通过网络就能获取。

3.2.1文摘或全文数据库构建

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文摘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就可以通过网络查询馆藏资源,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由于作品全文数字化会涉及到版权问题,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已经超过版权保护期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可以直接进行数字化;对于仍在保护期的作品则需要经过版权人许可。

3.2.2特色数据库构建

(1)馆藏特色资源构建。各个图书馆都有其特色资源,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可以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数据库。如国家图书馆向全国读者免费开放8000余万页的电子文献,主要为无版权的数字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中最具特色的金石拓片2.5万幅、馆**夏书籍5000多册、敦煌文献10万余册、民国期刊600万册,以及2000多种、125万个双页面的地方文献等。图书馆对这些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处理使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就能够享受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更为便捷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然而,图书馆不仅可以直接提供数字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也可以提供通过对资源的整合所形成的关于某一学科或某一主题的系统化的知识信息,此类信息资源更加便于人们查询与利用。

(2)教师的科研成果数据库构建。教师除了教学,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科研成果。如何把这些科研成果进行数字化处理,建成数据库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非常重要。科研成果数据库可以极大地方便教师对科研情况的查询与利用,同时还可以方便同学了解教师的研究领域,增强对教师的了解,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如南开大学知名学者电子文库(暂定名,正在建设中)优先收录南开大学各学科领域有突出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如院士、长江学者、获奖学者、学科带头人等)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等,以此展示南开大学的学术成果,提高南开大学学术声誉,促进本校教学科研发展;方便校内外及国内外同行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知识共享。

(2)教师的科研成就数据库构建。教师除教学外,每年亦产出众多科研成就。如何将这些成就数字化处理,构建数据库以提升其价值至关重要。科研成就数据库能极大便利教师对科研信息的查询与应用,同时亦便于学生了解教师的研究领域,加深对教师的认识,激发自身不断学习的动力。例如,南开大学知名学者电子文库(暂定名,正在建设中)优先收录南开大学各学科领域具有杰出学术贡献的专家学者(如院士、长江学者、获奖学者、学科带头人等)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等,以此展示南开大学的学术成果,提升南开大学的学术声誉,推动本校教学科研发展;便于校内外及国内外同行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知识共享。

(3)教学参考资料服务系统构建。要有效开展教学工作,仅限于课本知识远远不够,还需大量参考资料。图书馆可整合教学参考资料,提供教学参考书目信息,部分也可提供参考书的电子全文,供校内师生查阅,这样既便利教师教学,也便利学生学习。图书馆可提供上传教参资料的平台,任何人有优质参考书目信息均可通过此平台上传。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图书馆的教学参考资料服务系统便是很好的例证。

(4)学生毕业论文数据库构建。学校每年均有大量学生面临毕业,需撰写毕业论文。如何了解某学科以往写作方向、确定论文题目,如何把握论文结构、掌握写作思路,成为每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关注的焦点。图书馆可将原有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整合形成毕业论文数据库,供临近毕业的学生参考。根据不同层次可分为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库、硕博毕业论文数据库等。这可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指导,便利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目前高校图书馆基本都建有毕业论文数据库,一方面可了解本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另一方面也为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3.3 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

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的生力军。精品课程构建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参与,要鼓励他们不断开发网络精品课程;还要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遵循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应大力开发网络课件并将其上传网络,使人们可以共享优质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进而有力地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使教育信息化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为此,应赋予教师一定的权限,为他们提供特定的网络空间,使他们能及时将自己优秀的课件、教案、讲义等上传网络,供学生学习之用。如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网络平台,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的优秀课件、教案等上传,还可以下载所需资源。学校网站或图书馆主页也可为教师提供这样的网络平台,使其可以将一门课程完整上传网络,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某门学科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有利于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3.4 鼓励专业人员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一些教育资源类软件产品是由专业人员开发设计的。一些教学软件开发公司就是专门从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工作的。这些网站涵盖了各学科优质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应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投身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事业,使高质量的教学产品源源不断地充实教学资源库。

4.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应注意的问题

4.1 资源标准化

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人们开发的数字化资源就可能无法共享,也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的标准问题非常关键。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开发数字化资源时各自为政,没有遵循统一规范,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如数据库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但目前我国各系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些问题给资源共享带来了很大阻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此,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这为资源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信息资源共享。

4.2 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教学资源构建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版权问题。大量教学资源中凝结着作者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理应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时,要对资源作具体分析,看其作品是否已进入公有领域还是仍在保护期内。对已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进行数字化转换时,不要侵犯作者的人身权(即版权人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对仍在保护期内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时,要经过作者同意并且要向作者付酬,以免出现侵权行为。

4.3 资源的管理与维护

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要经常进行管理与维护,防止资源的损坏和流失。其中数字化资源的长期保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随着知识的海量增长、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还应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这样才能使资源建设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使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以国家为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的职能;要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专业人员开发研究,建立起实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将其充分利用和不断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前进步伐。

总体而言,数字教学资源的构建是一项长远且繁杂的系统工程,理应由国家引领,全面规划,科学分工,最大化地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的角色;需激发众多教师的参与热情,激励专业人士开展研究,构建实用性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并充分运用与持续完善,以加速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延伸阅读】

一、数字教学资源概述

数字教学资源指的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可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中运行,支持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它具有多样化、共享性、拓展性、实用性等特点。数字教学资源所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包括多媒体课件库、多媒体素材库、视频资源库、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教师教学网站群、专业课程资源库等多个方面。

二、数字教学资源特性

1.获取的便利性

利用数字教学资源的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多种设备,运用各类学习平台获取高品质课程信息,实现信息的随意传递、接收、共享、组织和存储。

2.形式的多样性

数字教学资源以电子数据形式展现信息内容,主要媒体呈现形式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的展现力。除此之外,其友好的交互界面、超文本结构极大地便利了学习者的学习,虚拟仿真的应用也更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3.资源的共享性

利用电子读物或网络课程实现的资源共享传播范围远大于普通信息资源共享。

4.平台的互动性

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教学资源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互动性,无论是通过网络媒介还是通过光盘进行学习,其双向交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喜爱。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工具与教师或学生互动;另一方面,学习者还可以从学习软件的数据库中寻找答案,并更新数据库。

5.内容的扩展性

数字教学资源的扩展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可操作性和可再生性。

(1)可操作性:数字化学习过程,既对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又利用共享的数字化资源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这些数字化学习内容能够被评价、修改和再生产,允许学生和教师用多种先进的数字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

(2)可再生性:经数字化处理的课程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采用新颖熟练的数字化加工方法,进行知识的整合、再创造并作为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数字化学习的可再生性,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数字教学资源的定义

何为数字教学资源?数字教学资源是指以数字化形式呈现的各种学习教材、教具和辅助教学工具。它们不仅包括传统教材的数字化版本,还有教学视频、虚拟实验室、交互式课件、网络演示等课程资源。这些数字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电子白板、教育软件等工具进行展示,从而促进学习者更加高效地学习。

数字教学资源的特性。数字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便捷性和高效性等特点。通过数字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更新教材内容,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学习。同时,数字教学资源也可以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教学资源的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教学资源将在未来发展得更加迅速,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将在数字教育领域得到推广。数字教学资源的发展将使学习与教学更加灵活多样,打造智慧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新模式。